DB21T 1894-2011 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 外置式技术规程
ID: |
B40F85D517144E0FAFAF20B36E57BD73 |
文件大小(MB): |
1.36 |
页数: |
7 |
文件格式: |
doc |
日期: |
2016-12-9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65.040.30,B05,????? 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 T1894-2011,????? ,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 外置式技术规程, ????? 2011 - 07 - 27发布,2011 - 08 - 27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编制,本标准由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清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朝阳县柳城镇农业站、锦州市蔬菜生产办公室、锦州市太和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平县种子管理站、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凤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海城市腾鳌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本标准起草人:赵义平、武 建、侯 俊、王铁铭、张秀敏、刘满昌、李风雷、徐 娟、杨 光、胡志刚、陈水旺、崔晓红、国泽新、寇永春、贾 颖、宛彩云,棚室秸秆生物反应堆 外置式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术语与定义、应用条件、贮气池建造、气体交换机、输气带、菌种选择与施用、堆秸秆、浇水启动、开机输气、补水、打孔、秸秆与菌种补充和秸秆堆浸出液与陈渣利用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温室大棚园艺作物生产,2 术语与定义,2.1,秸秆生物反应堆,指在温室大和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秸秆过程中释放出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生态农业新技术。一般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2.2,内置式,将秸秆和菌种埋入土壤耕层下边,从土壤耕层下向作物提供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应用方式。一般分为行下内置式和行间内置式,2.3 行下内置式,在定植或播种前将秸秆和菌种埋入栽培畦下边的土壤耕层中的应用方式,2.4,行间内置式,将秸秆和菌种埋入2个栽培畦或垄中间的土壤耕层中的应用方式,2.5,外置式,在温室中的一端地上分层堆放秸秆与菌种,通过送气带向温室释放二氧化碳、热量及浇灌肥料的应用方式,2.6,内外结合式,在棚室内,同时采用内置式与外置式的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应用方式,3 技术要求,3.1 应用条件,在内置式不便使用的果树,或作物已经定植的蔬菜作物情况下,或者(行下、行间)内置式效果已经明显下降,或希望采用内外结合式同时使用的条件下采用,3.2 贮气池建造,3.2.1 贮气池规格,在棚室内靠近门口的一侧,距山墙和前底角各留60cm,距后墙1.5m~2.0m挖南北方向挖长4.5 m~5.5m,宽1m、深90cm,南浅北深的贮气池。用厚塑料膜铺在贮气池内。在贮气池上南北延长方向上每隔80cm放一根水泥杆或木杆,3.2.2 进气口与出液口,在贮气池的南端留30cm×30cm的进气口。北端留一个40cm×40cm出液口,3.3 气体交换机,3.3.1 交换机规格,50m长的温室大棚,采用220V交流单相电源,150W,流量2900m3/h(直径规格40cm,高26cm),3.3.2 交换机座建造,在贮气池靠近作物一侧的中间,向里挖一个略深于贮气池的方形坑:宽50cm,长1.2m气体排风机通道坑。在80cm处向外用砖砌高于地面20~30cm,上端砌成直径45cm的圆形口,下端直径60cm交换机底座。上口平面要向棚内一侧倾斜30°,用水泥抹面,3.3.3 交换机安装,气体交换机的风叶端向上,对输气带端,外沿与农膜输气带连接。下端,即电机端外沿与交换机座通过水泥密封连接,不得透气,3.4 输气带,3.4.1 输气带规格,用0.1mm厚农膜热合法制作,或农膜厂生产的厚度0.1mm,保证与气体交换机输气口直径大于交换机直径5cm~10cm(输气带直径多为47~50cm)。送气带下部带有出气孔,直径5~10mm,孔距40cm,3~4排,3.4.2 输气袋安装,将塑料送气带紧固在气体交换机输气口上,延温室方向,稍靠后墙,悬挂在棚室骨架下部,3.5 菌种选择与施用,3.5.1 菌种选择,菌种选用含有秸秆发酵的多种菌系的经过试验试用的液体的或固体的正规厂家菌种产品,3.5.2 菌种用量,50m棚室需用液体菌种1kg,若固体6kg,在堆秸秆时每层施用1次,共分3次施用。液体菌种每次每层秸秆用300~330ml,兑水30~40kg喷洒秸秆上;固体每次每层施用2kg菌种兑20~30kg麦麸子混拌均匀,与等量水混合放置5h后,撒在秸秆上,3.6 堆秸秆,贮气池上面铺放秸秆(玉米秸,或稻草等)堆,每层铺放40~50cm厚的秸秆,秸秆用量800~1000kg,分3层堆放。每层都撒一层菌种。秸秆垛堆大幅下沉时要继续补充秸秆和菌种,3.7 浇水启动,堆好秸秆堆后,淋水湿透秸秆,淋水量以下部贮气池中有一半积水为准。覆盖薄膜保湿,不易过严,以下部有10~20cm秸秆露出,盖严靠近通气道一侧农膜,3.8 开机输气,建完秸秆堆就每天打开气体交换机,头5d每天2h,10d后逐渐延长开机时间至6h~8h,阴天也要开机。自上午揭苫到盖苫,天天开机抽气,苗期5h~6 h,花期结果期不少于7h~8h,3.9 补水,建秸秆堆头10d可用贮气池循环向秸秆堆淋水2次~3次,以后7d~8d补水1次;秋末冬初和早春7d~8d,冬季10d~12d,给秸秆堆补水1次,3.10 打孔,结合补水,用直径8cm~10cm粗尖头木棍自上向下按40cm见方给垛堆打孔,穿透秸秆层,3.11 秸秆与菌种补充,建堆50d~60d,当秸秆消耗60%左右,应补充秸秆1000kg,和补撒1次菌种,3.12 秸秆堆浸出液,按1份浸出液兑2份~3份水,5d~7d喷……
……